【导语】:琉璃厂大街位于北京和平门外,是北京一条著名的文化街,它起源于清代,当时各地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大多集中住在这一带,因此在这里出售书籍和笔墨纸砚的店铺较多,形成了较浓的文化氛围。
清代琉璃厂为何会西迁?
琉璃厂
琉璃厂大街位于北京和平门外,是北京一条著名的文化街,它起源于清代,当时各地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大多集中住在这一带,因此在这里出售书籍和笔墨纸砚的店铺较多,形成了较浓的文化氛围。
清代琉璃厂西迁有个传说故事:
话说康熙末年,年三十的头一天皇帝照例到太庙祭祖。眼看祭祖的程序一项一项结束,只听典礼官一声高喊:“礼毕,皇上起驾回宫。”此时,燎炉飘起了白色轻烟,突然康熙愣住了,只见前门外西南方向天空升起一股浓浓的黑烟,在天空一下就吞没了燎炉焚烧祝版和玉帛的白烟。皇帝大惊,在京城之内,竟然有如此黑烟袭扰太庙祭祖,他下令:“銮驾出城,朕要亲自查访。”来到起烟之处,只见顺天府尹奏道:“是海王村琉璃厂烧琉璃瓦冒的黑烟,惊了圣驾,罪该万死。”
康熙脸色一沉,问道:“为何今日有黑烟,往年年底并无黑烟?造办处何在?”
造办处的大太监禀报:“回皇上,往日到了这时,腊月二十三封炉,窑工放假回家过年去了。今年圆明园和避暑山庄扩建大修,琉璃瓦供不上,只好让窑工赶工,正赶上引火用的木柴缺货,刚从门头沟山里拉来木柴太湿,所以冒起黑烟,惊了圣驾,奴才罪该万死!”
康熙一听,是啊,圆明园和避暑山庄是自己下令修建的离宫,工程浩大,需要的琉璃瓦太多了。可总是在皇城附近烧窑确实不妥。就问道:“这琉璃厂的烟火已经烧了多少年了?”
大太监接着说:“明朝永乐初年,营建北京城,京西琉璃局的琉璃瓦供不上,为了应急,就在前门和宣武门之间建了新的琉璃厂,保证了皇城琉璃瓦的供应。这就有了‘外厂’和‘内厂’的区别。京西门头沟琉璃局叫‘外厂’,这海王村的琉璃厂叫‘内厂’。”
康熙思量,这冒黑烟的事情不能影响祭祀祖宗的大事,当即颁了一道圣旨:“京城琉璃内厂,密迩宫阙,烟燧弥漫,殊违体制。着令琉璃厂烧作停产善后,限十日内迁往京西琉璃局。琉璃局官员勤勉管事,工匠加紧作业,务保皇命工程、钦此。”
从此,琉璃厂搬到了京西门头沟的琉璃渠,合并到原来的外厂。海王村这块儿再也不烟熏火燎啦。琉璃窑的空场慢慢荒废了。由于地处在城内,四周的居民众多,老百姓就自发地在这儿举办上元节的灯市,成了一个民间文化的热闹地儿。到了乾隆年间,慢慢地从定期的集市演变成一条固定的买卖街。后来京城和进京赶考的文人们,到这里变卖书籍文具,市场越来越红火,各种古玩字画、南纸毛笔琳琅满目,发展成了京城著名的文人云集,以书会友的文化街。后来厂甸庙会也兴旺了,成了老北京的一道风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