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导语】:在北京市西城区阜城门内大街的妙应寺内,有一座形体硕大的“堵波”式塔,通体洁白,这就是我国现存最早、最大的喇嘛塔,俗称“白塔”。因为白塔的名气太大了,这座寺也因此被称为“白塔寺”。
在北京市西城区阜城门内大街的妙应寺内,有一座形体硕大的“堵波”式塔,通体洁白,这就是我国现存最早、最大的喇嘛塔,俗称“白塔”。因为白塔的名气太大了,这座寺也因此被称为“白塔寺”,它的原名反而很少被人们提及了。早在1096年这里就曾建有一座释迦佛舍利塔,后来被毁。
到了元代,忽必烈为了实现“以佛治心”的目的,将喇嘛教奉为“国教”,并于1271年下令在辽塔的遗址上重新建造一座大型藏式佛塔。因为工程浩大,本土的设计者们没有什么经验,所以特地请来了一位“外来的和尚”——由一位尼泊尔工艺家主持设计和修建。1279年,白塔竣工,迎释迦佛舍利藏于塔中。同时忽必烈下令在佛塔四周修建一座“大圣寿万安寺”,从此这里成了元朝王室进行佛事活动的中心。1457年,明英宗又对寺庙和白塔进行了修缮,重修后改名为“妙应寺”。
“堵波”是梵文“Stupa”的音译,意思是“高显处”、“功德聚”或“坟陵”等,略译为“浮图”。传说,释迦牟尼成佛之后,从菩提树下起身来到鹿苑,当时有两位商人见到如来的威仪神采,很是敬仰,就亲自献上炒面和蜂蜜,并聆听了佛祖的教诲。商人请示佛祖供奉的仪式,如来便将身上的法衣脱下来,叠得方方正正,平铺在下边,然后将化缘用的食钵倒扣在法衣之上,再将锡杖竖立于上,就成了一座宝塔。
两名商人回到各自的城中,按照佛祖的指教修建高层建筑,这就是最初的塔。佛祖圆寂后,他的弟子将他的舍利子供奉在“堵波”内,从此“堵波”成了佛教徒们顶礼膜拜的对象。妙应寺白塔是一座典型的“堵波”式佛塔,整座塔以坐佛的造像为造型依据,犹如一尊端坐的大佛。白塔由塔座、塔身、相轮、华盖和塔刹五部分组成。塔座是高9米的方形折角须弥座,象征着佛祖的莲花宝座。
塔身为直径18.4米的巨型覆钵,丰肩收腰,曲线优美,酷似佛祖的身影;在塔基与塔身相连处,是表示佛祖盘屈的下身的覆莲座和金刚圈;在塔身之上还有一层折角须弥座,用来连接上面的13层相轮。塔刹之上的华盖及塔顶为佛面的象征,华盖周围有36个铜铃,铜铃长约22厘米,铃内吊着一个十字形的铃心,下面连着三片风叶,每当风过之时,就会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,象征着佛祖发出来的声音。
华盖之上为一座高5米的鎏金铜质的塔刹,在太阳的照射下发出耀眼的金光,与白塔浑然一体、醒目壮观,代表着佛的智慧和光明。白塔的建筑结构不仅是佛的象征,其各个组成部分也可以翻译成佛教语言:方形塔基象征“地”,圆形塔身象征“水”,三角形的塔刹象征“火”,伞形华盖象征“风”,螺旋形的塔顶金光闪耀,象征“生命的精华”。“地”“水”“风”“火”正是佛家所说的构成万物的最基本的四种元素。如此,白塔的外形和内涵都充分地体现了丰富的宗教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