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导语】:七百多年后的今天,在北京已经很难寻得昔日元大都的痕迹了,惟有妙应白塔是最能够直接的触摸那段历史的地方。
拿下南宋是只日可待的事,至元八年(公元1271年),忽必烈公布《建国号诏》法令,取《易经》中“大哉乾元”之意,以“元”为国号。此后大都(北京)开工兴建,蒙古人走下马背,用了18年兴建起现代化的城市和壮观的宫殿。
春风得意的征服者,用铁骑踏出广袤的国土来,其建立的都城,又是何等壮丽呢?马可波罗在元大都生活了十七年,当他回到欧洲,马可波罗对元大都的描述,深深的震撼了欧洲人。其实马可波罗所描述出来的元大都并不是全部,“元大都城设计的精巧和美观,简直非语言所能描述。”(《马可波罗游记》)
七百多年后的今天,在北京已经很难寻得昔日元大都的痕迹了,惟有妙应白塔是最能够直接的触摸那段历史的地方。
那是1271年的事,立国之初,忽必烈采纳金、元时佛学大师万松行秀"以儒治国,以佛治心的主张,将藏传佛教(喇嘛教)尊为国教”。
“帝制四方,各射一箭,以为界至”赐名“大圣寿万安寺”。蒙古人豪放,用放出的箭确定了白塔寺的建筑面积,让尼泊尔的工匠阿尼哥•尼波罗在大都的西面建起一座覆钵式的白塔。
现今到了白塔寺,会觉得寺的面积实在是太小了,与白塔的高大格格不入,其实初建成的寺庙远比如今的白塔寺大(今天的寺院占地面积约20亩左右,仅为历史上原寺之十二分之一),大到必须“跑马摇铃关山门”的地步。
《话说妙应寺白塔》一文中读到:“巍峨高耸的白塔看着世间的沧桑变换,繁华也罢,衰败也罢,文明也罢,野蛮也罢,都默不作声。”城已经不是昔日的城,寺已不是昔日的寺,人更是大不同,走过七百多年的沧海岁月,白塔是幸运的,也是孤独的。左绕白塔,想到了明代蒋一葵在《长安客话》中关于白塔的诗句:
“檐挂华鬘,身络珠网。珍铎迎风而韵响,金顶向日而光辉。亭亭岌岌,遥映紫宫”。
望着映在落日中的白塔,瞬间觉得数百年来,百塔下古今的心情原来没有什么不同,历史如此之近,仿佛伸手可及。
在西四的计华商务楼上远望白塔
【推荐阅读】
》》北京妙应寺白塔旅游攻略(简介+开放时间+门票+地址交通+特色看点)
》》元大都地标妙应寺白塔重开放 北京白塔寺展出详情(图)
》》白塔佛像常相伴 妙应寺里宝物多(组图)
》》妙应寺白塔 北京最有代表性建筑之一(图)
》》妙应寺白塔:尼泊尔建筑家在中国的传世之作(图)